序号 |
控制项目 |
标准值 |
1 |
粪大肠菌群数(MPN/L) |
100 |
2 |
肠道致病菌 |
不得检出 |
3 |
肠道病毒 |
不得检出 |
4 |
结核杆菌 |
不得检出 |
5 |
PH |
6-9 |
6 |
化学需氧量(COD) 浓度 (mg/L) 最高允许排放负荷(g/床位) |
60 60 |
7 |
生化需氧量(BOD) 浓度 (mg/L) 最高允许排放负荷(g/床位) |
20 20 |
8 |
悬浮物(SS) 浓度 (mg/L) 最高允许排放负荷(g/床位) |
20 20 |
9 |
氨氮(mg/L) |
15 |
10 |
动植物油(mg/L) |
5 |
11 |
石油类(mg/L) |
5 |
12 |
阴离子表面活性剂(mg/L) |
5 |
13 |
色度(稀释倍数) |
30 |
14 |
挥发酚(mg/L) |
0.5 |
15 |
总氰化物(mg/L) |
0.5 |
16 |
总汞(mg/L) |
0.05 |
17 |
总镉(mg/L) |
0.1 |
18 |
总铬(mg/L) |
1.5 |
19 |
六价铬(mg/L) |
0.5 |
20 |
总砷(mg/L) |
0.5 |
21 |
总铅(mg/L) |
1.0 |
22 |
总银(mg/L) |
0.5 |
23 |
总A(Bq/L) |
1 |
24 |
总B(Bq/L) |
10 |
25 |
总余氯1)2(mg/L) (直接排入水体的要求) |
0.5 |
注:1)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工艺控制要求为: 消毒接触池的接触时间≥1.5h, 接触池出口总余氯6.5-10 mg/L。 2)采用其他消毒剂对总余氯不作要求。 |
表2 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(日均值)
序号 |
控制项目 |
排放标准 |
预处理标准 |
1 |
粪大肠菌群数(MPN/L) |
500 |
5000 |
2 |
肠道致病菌 |
不得检出 |
- |
3 |
肠道病毒 |
不得检出 |
- |
4 |
pH |
6-9 |
6-9 |
5 |
化学需氧量(COD) 浓度 (mg/L) 最高允许排放负荷(g/床位) |
60 60 |
250 250 |
6 |
生化需氧量(BOD) 浓度 (mg/L) 最高允许排放负荷(g/床位) |
20 20 |
100 100 |
7 |
悬浮物(SS) 浓度 (mg/L) 最高允许排放负荷(g/床位) |
20 20 |
60 60 |
8 |
氨氮(mg/L) |
15 |
- |
9 |
动植物油(mg/L) |
5 |
20 |
10 |
石油类(mg/L) |
5 |
20 |
11 |
阴离子表面活性剂(mg/L) |
5 |
10 |
12 |
色度(稀释倍数) |
30 |
- |
13 |
挥发酚(mg/L) |
0.5 |
1.0 |
14 |
总氰化物(mg/L) |
0.5 |
0.5 |
15 |
总汞(mg/L) |
0.05 |
0.05 |
16 |
总镉(mg/L) |
0.1 |
0.1 |
17 |
总铬(mg/L) |
1.5 |
1.5 |
18 |
六价铬(mg/L) |
0.5 |
0.5 |
19 |
总砷(mg/L) |
0.5 |
0.5 |
20 |
总铅(mg/L) |
1.0 |
1.0 |
21 |
总银(mg/L) |
0.5 |
0.5 |
22 |
总A(Bq/L) |
1 |
1 |
23 |
总B(Bq/L) |
10 |
10 |
24 |
总余氯1)2)(mg/L) |
0.5 |
- |
注:1)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工艺控制要求为: 一级标准: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≥1h,接触池出口总余氯3-10 mg/L。 二级标准: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≥1h,接触池出口总余氯2-8 mg/L。 2)采用其他消毒剂对总余氯不作要求。 |
4.2.1污水处理站排出的废气应进行除臭除味处理,保证污水处理站周边空气中污染物达到表3要求。
4.2.2传染病和结核病医疗机构应对污水处理站排出的废气进行消毒处理。
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
序号 |
控制项目 |
标准值 |
1 |
氨(mg/m3) |
1.0 |
2 |
硫化氢(mg/m3) |
0.03 |
3 |
臭气浓度(无量纲) |
10 |
4 |
氯气(mg/m3) |
0.1 |
5 |
甲烷(指处理站内最高体积百分数 %) |
1% |
4.3.1栅渣、化粪池和污水处理站污泥属危险废物,应按危险废物进行处理和处置。
4.3.2污泥清淘前应进行监测,达到表4要求。
医疗机构污泥控制标准
医疗机构类别 |
粪大肠菌群数 (MPN/g) |
肠道致病菌 |
肠道病毒 |
结核杆菌 |
蛔虫卵死亡率(%) |
传染病医疗机构 |
≤100 |
不得检出 |
不得检出 |
- |
>95 |
结核病医疗机构 |
≤100 |
- |
- |
不得检出 |
>95 |
综合医疗机构和其它医疗机构 |
≤100 |
- |
- |
- |
>95 |
医疗机构病区和非病区的污水,传染病区和非传染病区的污水应分流,不得将固体传染性废物、各种化学废液弃置和倾倒排入下水道。
传染病医疗机构和综合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房应设专用化粪池,收集经消毒处理后的粪便排泄物等传染性废物。
化粪池应按最高日排水量设计,停留时间为24-36h。清掏周期为180-360d。
医疗机构的各种特殊排水应单独收集并进行处理后,再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。
低放射性废水应经衰变池处理。
洗相室废液应回收银,并对废液进行处理。
口腔科含汞废水应进行除汞处理。
检验室废水应根据使用化学品的性质单独收集,单独处理。
油废水应设置隔油池处理。
传染病医疗机构和结核病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宜采用二级处理+消毒工艺或深度处理+消毒工艺。
综合医疗机构污水排放实行排放标准时,宜采用二级处理+消毒工艺或深度处理+消毒工艺;实行预处理标准时宜采用一级处理或一级强化处理+消毒工艺。
消毒剂应根据技术经济分析选用,通常使用的有:二氧化氯、次氯酸钠、液氯、紫外线和臭氧发生器等。
采用紫外线消毒,污水悬浮物浓度应小于10 mg/L,照射剂量30-40mJ/cm2,照射接触时间应大于10s或由试验确定。
采用臭氧发生器ZCA-200消毒,污水悬浮物浓度应小于20 mg/L,臭氧用量应大于10mg/L,接触时间应大于12min或由试验确定。